不是倚靠勢力、不是倚靠才能、乃是倚靠我的靈、方能成事。

——撒迦利亞書4:6

2017宣教季刊第一季


發佈日期:2018/05/30
  • 分享至:

差傳:

 

走出安樂窩

    

   人人都有一些生活的習慣,每天上班、下班,每天接送孩子,每個禮拜去教會崇拜,每個月收到薪金,每個月又付房租生活費。固定的生活方式,日日如是,月月如是,年年如是。看來十分沉悶,但卻又感到十分安穩。大多數人雖埋怨自己的生活枯燥,但卻又怕不願自己的安樂窩。其實,教會生活往往也落入這樣的光境之中。每個禮拜因循的去崇拜、團契,甚至很少問聚會後自己有什麽收獲,有什麽改變?

    我們大都只會問,我有没有做,我有没有去?差傳宣教事工會使你以為緊絀時間、人力、財力資源變得更緊張。但同時,這也是按神心意踏出一步時,信靠神而使你經歷到主的恩典的豐富和充足。是神教導我們憑信心走出自己安樂窩的第一步,有如彼得在狂風大浪中回應主而跳出自己的船行在水面上一樣。這是信心的功課,不只是周詳的計劃和嚴緊的預算。

    2017年希望你我也可以在宣教事工上邁出信心的一小步,去經歷神奇妙的作為在我們這些渺小微弱的人身上。

 

藍中港牧師


長者之家~具體回應社會的需要

         

    感謝神,帶領香港宣道堂能夠走進社區,讓神的愛在社區內流動。在2014-2016年間,旺角宣道堂開展了不同的社區服務( 包括睦愛飯堂、睦愛物資日、中小學功輔班、學前預備班及輔導中心等 )給有需要的基層家庭、新移民、長者及路宿者支援。透過社區服務,我們不單是希望這些家庭得到暫時的生活幫助,更希望藉著服務,能把福音帶進這些家庭,使他們能認識神,讓他們得著永恆的福氣。教會在這兩年裡,由沒有太多的經驗之下,開展了第一個社區服務,到至今已有十多項不同的服務,當中的確面對不少的挑戰和困難,雖然如此,教會能認識社區中不同年紀、不同需要的街坊,每天在教會裡參與服務和活動的,由1歲至90多歲,這都是神的恩典,面對的困難遠遠不及神的恩典多!

    在2017年,旺角堂依然要面對很多不同的挑戰:

1)  在每天的學前預備班及小學功輔班,我們一直欠缺人手協助;

2) 有大部分的街坊都是未信者,我們需要大量人手協助家訪,希望藉著探訪,能多關心他們在身心靈上的需要;

3) 這兩年崇拜人數有明確的增長,但這些兄姊,全都是慕道者或初信者,靈命還未成熟,需要成熟的兄姊協助帶領,例如開小組;

4) 教會接觸了一些特別需要的小朋友(過度活躍症、專注力不足、學習遲緩等),需要哥哥姊姊個別協助學習。

    所以,我想著這篇分享文章,一方面數算主恩,另一方面,讓大家知道我們的需要,鼓勵兄姊,如果你有所感動,你也可以來香港旺角堂協助我們的事工,在2017年5-6月期間,澳門總堂會籌劃兄姊來旺角堂短宣,期望到時見到大家!

【雅一27】「在神我們的父面前,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,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,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。」

旺角宣道堂  陳淑娟傳道


戰俘營中的宣教士-----伊利克

 

     伊利克·里達爾(Eric Henry Liddell),( 1902年1月16日-1945年2月21日),蘇格蘭運動員,基督教新教宣教士,中文名字李愛銳、李達。伊利克出生於中國天津,其父親詹姆士‧丹露帕‧里達爾(Rev & Mrs James Dunlop Liddell)牧師在中國宣教。伊利克於6歲時和8歲的哥哥羅伯特由中國回到英國,並進入專收宣教士兒子的寄宿學校「伊爾撒姆學院」,伊利克在該所學院時,顯示出運動天賦,他的短跑成績驚人,曾當選學校年度最佳運動員。

     1924年夏季在巴黎舉辦的「奧林匹克運動會」的男子100米跑的比賽安排在星期日舉行,而伊利克是虔誠的基督徒,他認為星期日應在教會敬拜上帝,所以並沒有參加100米跑,於是改為練習沒人看好的400米跑。經過幾個星期的苦練,他最終取得400米跑的金牌。

     奧運會後的第二年,伊里克決定與父親一樣,到達中國華北地區宣教,於1925年返回出生地天津,並在教會學校新學書院教授化學和體育,還負責管理一所主日學。1932年,伊利克正式獲按立為牧師。兩年後,他與加拿大宣教士的女兒弗洛倫絲‧馬肯茲(Florence Mackenzie)結婚。

    到了1937年,中日戰爭全面爆發,伊利克為幫助病倒的哥哥之宣教醫生羅伯特,而到了貧困的河北農村衡水市棗強縣肖張鎮(倫敦會在河北省的兩個傳教站之一)工作。當地物資因戰亂和災荒顯得極度匱乏,且病患亦很多,那裡亦成為日軍的佔領區。

    在1941年,隨著局勢進一步惡化,伊利克妻子弗洛倫絲決定帶著女兒回到加拿大。於1943年,伊利克被日本軍隊俘虜,並和芝罘學校的宗教人士一起被關押在山東濰坊的樂道院集中營。在集中營中,他仍保持樂觀態度,堅持佈道,甚至爲抓捕他的日軍禱告。爲此,他曾被推選為營區康樂小組的主席。他還編寫化學小冊子,爲集中營裡的兒童教課,並親自帶領兒童做體育鍛鍊。日本方面,曾向英美等國家提出用集中營裡的僑民交換戰俘,而伊利克亦名列第一批名單中。但是,他卻將這個逃生機會讓給其他人,繼續留在集中營幫助別人。最後,由於被迫過度勞動和營養不良,伊利克於1945年在集中營中因腦腫瘤逝世。




 
瀏覽次數:1055


回最頂